21年开始,楼市经历了一轮前所未有的调整周期,这个周期甚至可以用“冷冻”来形容,市场温度骤降,卖家疯狂抛货,加剧挂牌量激增,全国二手房挂牌730多万套,
买家迟迟不敢出手,曾经热闹非凡的售楼处也变得冷冷清清。
这个时候,大家对未来市场走势也无法迷茫,尤其是伴随着海内外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加剧,如贸易冲突、老美降息预期高涨等等,接下来房地产该何去何从?
去年,前重庆市长、经济学者黄奇帆就曾断言:今年房价不会大跌。
如今再看看市场走势,市场轨迹已经应验了他的说法,然而最近,他又抛出新观点:2025年核心城市房价或迎来上涨, 这究竟是危言耸听,还是底气十足?
.01
去年的预言应验
去年底,当大家还在担心市场会不会硬着陆时,黄奇帆淡定预言:今年房价不会大跌。
当时市场走势低迷,很多人对房子情况表示悲观,担心市场愈跌愈深,控制不住,甚至可能引发崩盘。
还有的人拿日本当年的情况做对比,觉得可能重蹈覆辙。
可如今看来,时间已经证明黄老的判断,今年以来,全国房价整体呈现小幅波动,虽有局部调整,但未出现普遍性,更未见断崖式下跌。
关于这一点,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清晰可见,多数月份房价环比跌幅控制在1%以内,也有好几个月份、不少城市新房价格连续上涨,整体来看,市场发盘已经得到了稳定。
.02
黄奇帆的新观点:明年核心城市房价可能涨?
最近,黄奇帆又提出了一个新看法:2025年,那些核心大城市(一线和强二线)的房价可能会上涨!
他的分析是这样的:
①真实城镇化需求远未枯竭
黄奇帆始终强调一个基础事实,中国的真实城镇化需求远未枯竭。当前,数据公布城镇化率大概是66%,但如果按户籍算,实则不足50%。
这意味着,仍有亿人处于半城镇化状态,特们的安家需求并未消失,只是被暂时延后或抑制。
②开发商盖房逻辑变了
以前建房逻辑是高周转、疯狂扩张,现在这种的模式已成过去式。
如今开发商变得更谨慎,新开工面积锐减,去年全国卖出去大约11.2亿平方米的商品房,但新开工的面积却断崖式下跌到不到7亿平方米!这说明什么?市场还在卖库存的房子(大约11亿平米),但新盖的房子(7亿平米)已经远远跟不上了。
③市场供需天平正在悄然倾斜。
黄奇帆指出,房地产市场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常被忽视:增量时代落幕,存量时代开启。
现在咱们人均住房面积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(约48平方米),
这说明,单纯靠新增量拉动增长的模式已不可持续,未来的重心必然转向存量房的流通、更新、运营与服务。
未来市场健康与否,关键看二手房能否顺畅流动起来,只有二手房市场活跃了,整个链条才能转起来:改善型需求才有条件释放,新房市场也才能获得持续支撑。
基于以上深层逻辑,黄奇帆判断,核心城市的房子供应会持续减少,但需求还在甚至可能增加。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,最终可能会推动核心城市的房价稳定下来,甚至温和上涨。
当然了,市场也总是有变化的,黄奇帆的预言,核心在于揭示趋势而非精确到每个百分点的涨跌, 他提醒我们,理解中国楼市,需要有长远、穿透周期的眼光,看清背后的驱动力量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(从盖新楼为主,到盘活存量为主)。
他的预言更像是一把钥匙,提醒我们:市场有自己的运行逻辑,光跟着恐慌或者兴奋的情绪走是不行的。能在市场喧嚣中保持清醒、看懂大趋势的人,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判断。
.03
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?
房地产这艘大船正在缓慢但坚定地调整方向。旧的模式(高周转、猛盖楼)被打破了,新的规则(存量运营、品质服务)正在建立。
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,更要注意三点:
①看清自己所在城市的情况:是人口流入的核心城市,还是其他类型?
②回归居住需求本身:买房是为了住,还是为了炒?
③理性看待:别被短期涨跌吓到或冲昏头。
说到底,当潮水退去,房子的真正价值,最终还是取决于它脚下的那块地好不好(位置、配套),以及有没有人真心愿意在那里安家落户(真实居住需求)。
景盛配资-景盛配资官网-天津专业炒股配资网-深圳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