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K REPORT
“夜游锦江”启示录
打造全域旅游生态圈,延展夜间经济产业链
背景
2023年,“夜游锦江”入选全国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
2024年,“夜游锦江”先后入选“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”“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——特色文化游”两项国家级示范案例
2025年,“夜游锦江”成为成都夜间消费新名片。上半年全线经营区域(水上游船、岸上商业)共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,实现收入约1980万元
近年来,随着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,成都推出的“夜游锦江”文旅融合项目屡获殊荣。
日前,“不夜川渝 · 夜经济调研行”报道组一行来到锦江区锦官驿街道,探访“夜游锦江”东门码头。作为营运方代表,成都文旅集团工作人员唐斌治告诉记者:“2025年上半年,我们全线经营区域(水上游船、岸上商业)共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,实现收入约1980万元。”
站在锦江岸边,唐斌治说:“‘夜游锦江’深植于成都千年积淀的生态本底与人文肌理,以历史上鼎盛的‘十二月市’商贸文化为叙事主线,将天府文化的厚重底蕴与现代蓉城的潮流基因无缝焊接。它既是文化展示的窗口,又是游客互动的平台,多元化的体验让夜游锦江成为城市文旅融合的新名片,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所在。”
透过排成一线等候登船的游客身影,在一条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重要生态价值的河流上,“夜游锦江”将如何推动项目更新迭代?又将如何拓展文化消费深度和广度?
创新“游船+”融合“ 打破传统观光局限
现在,“夜游锦江”创新开展“游船+”融合模式,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乘船看夜景,而是将游船本身打造成移动的、沉浸式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平台。水上火锅船(餐饮社交)、MR数字游船(科技互动)、锦江茶舫(文化休闲)等主题游船,满足了不同客群(年轻人、家庭、文化爱好者、商务社交等)的差异化需求,极大提升了游船的吸引力和复购率。
在这里,“船”不仅是交通工具,更是内容载体:*船上的活动成为体验的核心部分,延长了游客在船上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意愿。
“夜游锦江”成为知名IP,周边消费情况如何?
“戏游锦江”的店主颜怡甜告诉记者:“现在就是一个上客的高峰期,来拍照的人、来体验汉服文化的人络绎不绝。因为,晚上的氛围就很好,然后也很出片,所以现在晚上旅拍的人也越来越多了。”就自己的营生,连称“我感觉吸引力大”的她说:“一个月的话,就是看情况,比如说现在,暑假是一个拍摄的高峰期,如果说每一天都上客人的话,那么1个月收入就是5万往上。”
事实上,从东门码头乘船出发,沿途荟萃东门码头视频大秀、“十二月市”光影秀、帆船秀、合江亭帷幕投影秀,还有时尚潮流的兰桂坊、美轮美奂的合江亭、恢宏大气的安顺廊桥、繁华热闹的酒吧一条街等成都夜间特色打卡地标。
雾森仙境
在“旅拍的人也越来越多了”的语境下,记者在东门码头发现新场景。夜游项目服务时间一般是晚上,但有一个项目是从下午两点就开始了。从航线安排来看,与其他航线相比,它多了一个“雾森仙境”项目点位。
这是一个创新,也是一个旅拍的好场景。这是我们今年新开的项目,利用水造雨雾来造景,服务时间从下午两点至夜间十一点。
——唐斌治谈“雾森仙境”项目
打造滨水空间综合体 对标“锦江黄金旅游线”
从空间上看,从无到有,“夜游锦江”至今已覆盖9个码头。
据了解,“夜游锦江”北起活水公园,南至江滩公园,20公里水上航线串联起的“锦江故事卷轴”,以水线串联9大码头(东门码头、音乐广场码头、石牛堰码头等)和3座船闸,构建出“历史可触、文化可感、消费可及”的城市滨水空间综合体,正在生动诠释“文体旅商展”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。
“夜游锦江”之安顺廊桥场景
通过了解发现,项目通过水岸联动,构建沉浸式消费生态圈。
沿岸空间活化: 布局自得茶馆、主题市集等消费空间,将滨水岸线从单纯的“路过地”变为“目的地”和“停留点”,有效承接了游船上岸的客流,形成消费闭环。
活动赋能场景: 汉服巡游、非遗体验、剧本杀等活动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与游船、沿岸空间紧密结合(如在古风茶舫旁进行汉服巡游、在市集中体验非遗),营造了浓厚的主题氛围和沉浸感,增强了项目的整体吸引力和传播性。
空间与内容的协同:水上游览、岸上消费、主题活动三者相互引流、相互促进,形成“1+1+1>3”的协同效应,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夜间消费生态。
相关专家认为,“夜游锦江”出圈的背后,在于在地文化赋能,打造差异化IP。
一是深度挖掘锦江文化:项目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。锦江茶舫、汉服巡游、非遗体验等活动,巧妙融入了成都的茶文化、蜀锦蜀绣、传统服饰等元素,赋予了项目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辨识度;
二是“国潮”与“在地”结合:汉服巡游、非遗体验等活动契合了当下“国潮”复兴的热点,同时又根植于成都本地文化,避免了千篇一律,形成了强大的差异化竞争力和文化吸引力。
据悉,未来夜游锦江将持续秉持“优存拓增”战略,在深耕现有航段文化场景基础上,加速项目迭代升级,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:
一是深化科技融合与沉浸式体验:提升游船的视觉效果、互动性和故事性,开发更丰富、更具代入感的场景(如可选择的剧情线、更精细的历史复原)。在特定河段或桥梁处,打造大型的、有主题故事性的光影秀或水幕电影,成为标志性夜间景观和吸引点。
二是强化内容IP与故事线:围绕锦江的历史、传说或成都特色,创造有记忆点的IP角色或故事主线,贯穿于游船体验、沿岸空间装饰、主题活动甚至衍生品中,增强品牌粘性和传播力。开发更大型、更专业、多线并行的沉浸式剧本杀或环境戏剧项目,覆盖更广的岸线区域。
三是提升岸线纵深与业态品质:对沿岸一定纵深区域进行整体规划,引入更多元、更高品质的业态,如精品民宿/酒店、设计师买手店、艺术工作室、特色主题餐厅等,让游客愿意停留更长时间。
四是精细化运营与服务升级: 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、优化游船班次和路线、动态调整活动安排、实现精准营销。建立完善的预约系统,提升游客体验和运营效率。
事实上,“锦江黄金旅游线”只差最后11公里。按照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编制的《锦江干流旅游通航专项规划》,将建设成都九眼桥至彭山江口段71公里航道,功能定位为改善城市景观、发展休闲旅游。而在今年1月,随着绕城闸坝建成,江滩公园航线推出,将锦江通航里程朝南延长了5公里。资料显示,在“十五五”期间通过江渎和牧马两座闸坝的建设,将打通从江口到黄龙溪11公里的锦江航道。届时,71公里的锦江航道将全线贯通。
有了更长的锦江航道,针对Z世代、亲子家庭、商务客群、文化深度游爱好者等不同群体,可以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和营销策略,吸引更多人群游玩。
未来,项目要保持领先和持续吸引力,必须在沉浸式体验的深度与广度、岸线业态的品质与丰富度、精细化智慧化运营水平、以及品牌IP的持续塑造上下功夫,同时坚守生态环保底线,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独特魅力升级,从“网红打卡地”向“常红文化休闲目的地”迈进。
未来,遐想空间无限。从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东门码头出发,借助“锦江夜游”,成都人或可以通江达海。
景盛配资-景盛配资官网-天津专业炒股配资网-深圳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